首页 海上生命线:晚清漕粮海运之路

第一节 强大的阻力

字体:16+-

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清廷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身穿铠甲、手持大刀长矛或是拿着火器的天朝勇士输给了英夷,“天朝”的颜面丧失殆尽。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事物随着战事的推进悄然发生着改变,漕运是最早受到这种冲击的体制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图

战争期间,道光帝多次降旨,强调长江对漕运的重要性,认为瓜洲系南方五省漕粮总汇,扼要之地,命两江总督牛鉴小心防护。牛鉴回奏,瓜洲以下礁沙众多,即便是长江沿岸的渔船也不敢轻易下水,那么可推断夷船也不敢轻易在瓜洲行进。道光帝对此表示赞同,并用朱批回复:“览奏深慰廑念,仍着小心防范。”历史无情地证明,这些全为无稽之谈。中国通马理逊早就向英军统帅献计,漕运以江宁为咽喉,英军只需盘踞江面,阻绝南北,即可要挟清廷;否则扬言密招汉奸,挖冲高家堰堤,“计更无不得请者”。耆英等人借机恐吓道光帝:“传闻英人有战若不胜,即遣汉奸偷挖高堰之信,祸患尤不可问。与其兵连祸结,流毒愈深,不若姑允所请,以保大局。”由于早有进入长江、切断漕运的战略企图,英军沿长江一线猛攻,占领镇江后立即派舰队封锁运河口,将当时的近700只沙船阻断,切断了与北方的商业联系。事实上,英国早已有精细打算。有人分析,其侵入长江,“其意即在扼中国交通之冲要,借以要挟”,且镇江未陷以前,英军即以船封锁运河北口之瓜洲,“可知其断绝漕运之毒计,早决于未至镇江以前也”。尽管此年的河运漕船已先期运抵通州,美国学者还认为,正是因为英国军队“通过占领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南京,切断了运河,从而为鸦片战争迅速有结果作出了重大贡献”。

签订《南京条约》双方代表合影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