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谐世界理论与中国外交观念创新研究

第一节 对外开放观的演进历程与时代要求

字体:16+-

综观中国对外开放道路,可分为古代对外开放、近代对外开放、当代对外开放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四个阶段。但就其本意而言,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就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和世界各国各地区有过互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历程,同时,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一、对外开放观的思想基础

对外开放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世界历史的一种客观发展趋势。同时,对外开放也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联系和交往的一种状态。我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观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思想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的敏锐把握。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对外开放”的概念,但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在其经典著作中,都揭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内涵。

生产力的发展使对外开放成为历史必然。“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1]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也推动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2]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对外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