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柏林爱乐再次来到台湾,在记者会上拉特尔诚恳地说,很多人说被我们的音乐所启发,事实上我们受台湾乐迷的启发甚多,六年前在两厅院的广场上,我们看着数万名的民众不畏风雨聆听我们的音乐,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柏林爱乐在乐界首屈一指,被誉为古典乐界的天团,在柏林爱乐来台的音乐会上,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有了切身的感受。柏林爱乐来台之前,已在北京、上海、首尔等地巡回演出,也就是说同一套曲目,他们已经演奏不止一次,因此按常理推断,他们会显疲态,而这些假设,在柏林爱乐于舞台上演奏出第一个音符时,便被推翻,我实在是太小看天团了。
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是公认的重量级曲目,所谓重量级,在此指的是结构上的,也是技术上、情感上的,演出如此大部头的节目,团员应该不会轻松,但是在柏林所有团员的脸上,我看到一种渴望,拉奏时他们微笑而且沉醉,一点都看不出旅途的劳累,更不会在乎演奏此曲的次数。
舞台上,这样愉悦的情绪,很自然地转变成音乐的感染力,布鲁克纳的作品中充满管风琴式的音响效果,当乐团整体大力发声的时刻,那种声响放射出来的能量,几乎要把两厅院的屋顶掀了,观众如果神经敏感一点,可能已起鸡皮疙瘩。
柏林爱乐为何有那么大的爆发力和潜能?据我观察,理由绝非单纯的“技巧好”,更重要的是自信和荣誉感。柏林爱乐从草创至今声名远播,也就是说每一代的团员身上必须承载“我是世界第一乐团”的压力,以及肩负维护世界第一地位的使命。如此一来,为了达到目标,避免砸了招牌,荣誉感自然而生,也因此他们在舞台上流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模样。
此次柏林爱乐表现令人惊叹的另一个原因,可归诸于团员与拉特尔的感情,2002年拉特尔接下柏林首席指挥的棒子,上次来台时,他就任才4年,与团员仍在情感与专业磨合的阶段,因此当时的演出,感觉上两者相敬如宾却较少默契。9年过去,拉特尔与柏林爱乐不合的传闻,不仅没有成为事实,双方还签下另一个十年约。从音乐的表现上也可窥之一二,拉特尔指挥棒一点,他要什么团员给什么,而且给得加倍,当我看到从乐团首席到坐在后排的团员,使劲拼命演奏的神情,可以断定英国佬拉特尔已征服了这群趾高气昂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