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测验(Adaptive Testing)是一种智能化测验形式(Smart Testing),它能够根据考生已有的作答对其进行能力估计,然后为考生选择最合适的考题。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专有名词用来描述这种测验形式,包括定制式测验(Tailored Testing)、个性化测验(Individualized Testing)、程序化测验(Programmed Testing)、序列项目测验(Sequential Item Testing)、作答权变测验(Response-contingent Testing)、计算机化测验(Computerized Testing)以及树状分支测验(Branched Testing)。这些术语反映了这种智能化测验的不同侧面。例如,定制式测验体现了智能化测验为每一位考生“量体裁衣”,提供独特的考试内容;程序化测验说明这个测验是受电脑程序控制的;序列项目测验揭示了智能化测验中一一按序选定考题展示给考生的现象;作答权变测验指出了考题的选择是基于已有作答的基本事实;树状分支测验体现了由于每个考生可能在每个节点(考题)被分流到不同的路径(接受不同的考题),因而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树状分支图。虽然存在很多不同的载体,但是计算机是最理想最普遍的载体,最能体现这种智能化测验的特点。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但是它们都体现了根据考生的表现智能化地开展测验的特点,因此目前被学术界与工业界普遍接受的术语是自适应考试,而主要的施测方式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
一、自适应原则在心理测验中的应用
早在计算机科学诞生之前,心理学家就把这种自适应的智能化原则运用到心理测验中去了。著名的例子是智力测验中的比内智力测验。早在1905年(请注意在这个时期心理测验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传统意义中的标准化纸笔测验还没有诞生),比内智力量表就很好地体现了根据考生具体能力调整考题的自适应变化原则。在这个量表中,根据考题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并且据此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比内智力量表的实施过程如下,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自适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