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于2004年执导的纪录片《德拉姆》广受好评。该片格调悠扬舒缓,场景优美壮丽,较完整地呈现了位于云南、四川、西藏境内横断山脉中茶马古道上人们的独特生活方式、工作场景和坚定信仰,真实地展示了怒江流域山与水的美丽、壮观。虽然该片自公映至今已过去了10余年,今天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创作环境均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拍摄和剪辑的设备与技术也都比之前更加先进;但是,如果从影视传播的语言元素角度进行分析,观众仍然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强烈震撼与深深思考。
一、画面沉稳舒展
《德拉姆》的画面构图所使用的景别主要以固定远景、全景、中景为主,节奏和景别的变换并不明显。以拍摄人物口述时的情形为例,该片没有采用许多纪录片所惯用的特写镜头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手势、动作、眼神或面部等细节特征,而是以中景或全景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火塘、天井、炉火等自然光源,使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在画面造型上达到时空统一。[1]从构图线条来看,山水和升腾的云雾是曲线,吊桥则像根粗犷的直线横卧在画面之中,这种差异让画面构图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性。
在影片约第31分钟处,104岁双目失明的怒族老奶奶拄着拐杖从小木屋外一步步挪进屋内,由于屋外的光线较强,屋檐下的光线较暗,影片通过一段固定全景画面,使观众可以看清屋外的大山,可以看清缓缓走动的一只母鸡。但是,由于老奶奶在屋檐下处于光线的暗处,所以观众看不清她的脸。当她缓步走近镜头的时候,身形仿佛一尊雕塑,朦胧而又立体,观众看到的是她沧桑的轮廓,心中浮想她年迈孱弱的身躯内究竟藏着多少如烟往事。影片结尾处,一位老喇嘛坐在靠窗的位置朗诵经文,片刻之后画面被切换到远景,观众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群山。随后,老喇嘛诵经的声音被放大,直至覆盖群山、响彻云霄。这个画面暗喻大山虽然造成当地很多年以来封闭的生活状态,但对信仰的坚持和执着,却始终维系着茶马古道上人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并赋予他们淡泊宁静和与世无争的内在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