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1]
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交通便利等大背景和环境下,政府的管理指令需要高效传递、响应和反馈,而具备安全性、标准化和差异化特性的国家级信息化平台来解决政令下达和疏通民意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当前需要建立符合中国老百姓信任和习惯的公共信息化平台刻不容缓。从利比亚、埃及事件可以看出,通过战争改变世界格局的概率已经减小,但因为内部突变引发改变的可能性在增加。国外类似平台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规划或者实施,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先做,在未来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财力来弥补相关业务的渗透和参与,就像我们国家的北斗卫星计划要替代国外GPS服务一样。020民生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基于基层实践产生的研究与转化,尤其是在符合老百姓信任和习惯的用户体验方面积累较多。但要做国家层面的信息化设计、架构和实践,还需要在国家政策支撑、国务院授权试点、超算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监管、运营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关于顶层设计和体制方面的研究议题,更需要实践来支撑,要通过调研基层政府及百姓的诉求得出研究课题,再应用于实践,通过民生服务促使自身产生变化,也让自上而下的管理更行之有效。这样对研究价值和实施效益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该项目研究的价值、平台规划、面临的课题、成果以及愿景来阐述020民生社会建设的构想。前不久,我去陕西汉中调研,过秦岭的西汉高速,有多达296个隧道,这么复杂的工程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从社会的经济条件,还是从技术保障,从人才结构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据我所知这类复杂的工程当前在国内已经司空见惯。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在沿途的很多山坡上布设着很多的铁丝网,是防止很多落石和碎石掉到公路上造成行车的不安全。当时我就感受到我们的政府已经有了以人为本的具体服务措施,而且具备了这样的人才储备格局。所以说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种高速发展下产生的不平衡,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矛盾,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遇到的课题恰恰是既要保持高速发展,还要化解矛盾,还要寻求社会的动态平衡,谋求更大的发展,这也成为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研究社会建设课题的一个初衷。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启动,民生服务的改善措施,比如城乡社会福利保障,公共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一些落地,此外,各级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路不断在涌现,这些就给我们在这里寻求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找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