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及动手动脑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学生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与中学阶段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学习阶段也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及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手查字典。
中国历史文选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字和词的讲解,然而大多数难解字词教材中都有注释,课堂上再重复讲解,学生难免厌倦,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看,他们又未必有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让学生亲自动手查字典的方法应对这个问题。这个方法要求学生人手一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在课堂上,遇到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字,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然后根据课文中的内容选择义项,最后与教材上的注释作比照。例如《左传·城濮之战》篇“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一句中的“携”字,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根据文义当选第二个义项“分离”,此处为使动用法,故教材注释为“离间”。又如《汉书·司马迁报任安书》篇“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一句中的“戮”字,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根据文义当选第二个义项“羞耻”、“耻辱”,故教材释“戮笑”为“羞辱耻笑”。这样一来,一个难解字词很容易就消化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强化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第二,动手断句标点。
断句标点是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断句标点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体会深刻,快速提高。我在讲课时,每一学期都会让学生做5至6次课堂练习,每次选取一段200字左右的白文印发给同学,然后请一位同学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做,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做完之后进行简单的讲评,找出破句及出错的地方,并总结分析出错的原因。除课堂练习外,每个学期还要布置两次断句标点加翻译的课外作业,收齐批阅后利用课堂时间讲评,指出普遍性的错误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