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师从车尔尼和萨列里。他的钢琴演奏风靡全欧,无人可比;他谱写的作品有交响乐、协奏曲、狂想曲、练习曲以及合唱;代表性作品为《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等。晚年迁居罗马,接受圣职,自称修士。
当十一岁的弗朗茨·李斯特在维也纳登台时,贝多芬也在场。李斯特弹奏了胡麦尔的协奏曲,随之又即兴弹了一首随想曲。他弹得是如此娴熟和精彩,业已失聪的贝多芬—他更多是在用眼看,而不是在用耳朵听—跳了起来,冲上前去,在这个小魔术家的额头深深地印上一个吻。
* * *
十三岁的李斯特第一次在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举行了音乐会,伴奏的乐师们被他的精湛的技艺惊得目瞪口呆,以致在李斯特弹完之后竟然都忘记了演奏乐曲的最终合奏部分。一位评论家用下面的一段话形容了这个场面:“奥尔弗斯[1]感动了森林中的野兽,移动了石头,但李斯特感动了整个乐队,使它沉默了下来。”
* * *
当帕格尼尼在巴黎歌剧院登台演出时,二十一岁的李斯特坐在观众席上,他为之心醉神迷。在写给他的学生皮埃尔·沃尔夫的信中称道:“一个了不起的人,一把了不起的小提琴,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我的上帝,在这四根琴弦里,隐藏着多少**、苦难和折磨啊!”他下定决心,要成为钢琴中的帕格尼尼。第一步就是练习,再练习,他说:“两个星期来我的精神和我的双手就像遭到诅咒似的……四个钟头,五个钟头那么长的时间……三度音程,六度音程,八度音程,震音,音调的反复,华彩乐段……前提就是我不发疯就行……”
* * *
李斯特成为“魔鬼钢琴家”的第二步就是把帕格尼尼用四根琴弦演奏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改编成八十四个琴键的钢琴曲,李斯特要把钢琴变成表演无与伦比的技巧的乐器。他改编得最精彩的是帕格尼尼的第六号随想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钟声回旋曲》,这即是李斯特那首同样著名的《钟声》。同时代的人认为李斯特的改编是无法演奏的,但他却以自己杰出的技巧做出了回答,并以此推动了现代钢琴技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