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
1996年9月我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便不时与导师刘桂生教授商酌博士论文的选题。本着刘师一向倡导的做“一线学人”的观念,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的研究现状,经过大量研读史料、探寻研究现状症结所在等一系列艰苦细致的论证工作,最终确定以“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确定后,仍是本着刘师常说的“认清基原,看清前沿”原则行事,一方面在史料基础、理论原理(基原)上下工夫;另一方面是以“预流”态度尽力向学科前沿挺进。因本课题以往研究基础较差,所涉知识领域又颇广,故不得不在爬梳大量第一手史料、编撰刘师培年谱以为工作入手的同时,研读一系列国学、西学著作,以补个人学养的某些缺失。经过一年的努力,终编出10余万字的《刘师培年谱初编》(本书附录《刘师培学谱简编》系后来精简而成),为系统研讨正文所涉论题打下了基础。此后方进入正文写作和不断的修订完善阶段,其间备尝艰辛,自不待言。在这一过程中,刘师以极大热情予我以各个方面的悉心指导,他在许多问题上的精辟见解,使我得到诸多启示,并一直令我受益匪浅。
1999年7月,在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后,我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随龚书铎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对我的博士论文,龚先生同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鼓励。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他从各个角度多方予以指点。而后作为我的博士后导师,他更是关心该文的修订完善事宜,从不同层面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可以说,本书的问世,也凝聚着龚先生的一片心血。
在此,谨向数年来一直予我以最真诚关心与指教的刘桂生、龚书铎两位恩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