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引发了哲学、社会学、神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经久不息的论争,当代世界许多重要思想家都卷入了对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理论阐释和关注。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姿态以及对传统的否定态度和价值解构的策略,使得它成为一种“极端”的理论,使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彻底虚无主义的否定方式表现出来。[1]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批判的立场上吸取其有益方面,借以观察和批评大众媒介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系,从而推进和发展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
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发展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必不可少地需要讲到现代性的问题,因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存在基础便是对现代性的批判,现代性的问题也因为后现代思潮的批判而愈加凸显。
由启蒙运动肇始的现代性在学者中间也有着不同的概念界说。吉登斯将现代性视为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哈贝马斯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福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对于福柯来说,现代性从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批判的精神。[2]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吉登斯、哈贝马斯还是福柯,最终都走向了后现代主义,现代性的界定是作为后现代性的对立面而成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性作为先于后现代性的思潮,在后现代性的批判与挑战之下慢慢建构起自己的概念。因此,后现代性作为其对立面,其概念界定的争议在所难免。由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界定问题以及后现代性是否真正地存在过,也一直是学界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