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术鉴赏

前言

字体:16+-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侧重专才教育,从高中的文理科的划分,到选择专业,填报志愿,再到大学的学科细分化,压在学生头上的是繁重的、细密化的专业课的设置,这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而高等教育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在社会的剧变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自我调整和不断创新的历史重任。

从提倡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尝试着改革旧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也体现了社会育人观的变化。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比较起来,具有开放式的特点,还可以促进教育国际化。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通识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熟知专业知识,然而目光相对狭窄,缺乏文化的底蕴和厚度等缺点,针对专才教育的不足之处,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提倡通识教育并不和专才教育相矛盾,而是为了弥补专业教育狭窄的缺点,强调基础性、综合性教育,注重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公民素质,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当代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及优美情感的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的人,使受教育者在智力、身心和品格等方面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

《美术鉴赏》这本教材就是为了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而编撰的,也是大学公共艺术课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美术鉴赏这门课,以美育美、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等,使受教育者在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浇灌,提升想象力、表现力、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唐代张彦远在《论画》中明确地提出了绘画的美育作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论,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唐人早已认识到美育的德育功能,它不仅满足于感官的娱乐,还包含着一种理性的和德性的自觉观照与省察。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美术鉴赏》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文姬归汉图》、《转战陕北》、《开国大典》、《内战的前兆》,《城市的兴起》、《到底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等作品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这些作品激发起我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进步的信仰和对真理的渴求。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