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剪纸
长期以来,民间美术一直生长在中华民族最初的艺术土壤之中。这片土壤滋养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美、歌颂美、追求美。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形态之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1.民间剪纸概述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和对生活、对美的追求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形式。由于民间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相对简单、普遍,因此民间剪纸能够范围很广地在中华大地普及。可以说,它的普及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民间剪纸的技法多样,如剪纸、刻纸、撕纸、烧烫、拼纸、衬色、染色、勾描等。从技法上来说,剪纸通过正负形的衬托,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达的形象。
目前,中国除少数地区无民间剪纸的广泛流传,其余大部分地区,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均有民间剪纸的流传。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通过典型的地域性文化体现的。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剪纸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民间剪纸丰富多彩的生命力,保持了民间剪纸自成体系的文化基因。
2.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
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所采用的正负形标记的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彩陶、商代的青铜器、镂花夔凤金箔片、汉画像石艺术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充分说明在以纸为主体材料未形成之前,镂空的艺术手法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剪纸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从“剪桐封弟”[1]的故事中可以找到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痕迹。
剪纸艺术的确切产生时间固然是在纸产生以后,中国出现纸是在公元2世纪的西汉时期。纸的性能更符合劳动者对艺术追求的需要,因此,剪纸艺术随之产生。众所周知,纸制品是极难保存的,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所以,至今保存下来的剪纸实物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