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陌上花来:回归与远行

雅纳切克在伦敦

字体:16+-

英国著名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在一篇题为《作为音乐之都的伦敦》的专栏文章中犯了一个十分狡猾的错误,他这样写道:

伦敦缺乏历史,缺乏作品。这些成见不容置疑,但其前提却歪曲了伦敦在西方音乐演进历史中占据独特地位的事实。没有“三B”又怎样?巴赫最聪明的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这里居住了20年。伦敦委托贝多芬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许多音乐天才在伦敦度过了音乐成型期,比如莫扎特、威尔第、肖邦、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马勒、巴托克、勋伯格、格什温、雅纳切克、拉威尔……他们都曾选择了伦敦。

显然在此,雅纳切克名字的出现意味着“英伦文化包容性”这一概念更具有说服力。这位捷克作曲家生前的确到访过伦敦。不过,雅纳切克的伦敦之行远没有作曲家本人期待中的精彩。不到十天后,雅纳切克几经波折地回到布拉格。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伦敦之行”,很容易为人所忽视,更容易被“断章取义”者所利用。1926年,处于创作高峰的雅纳切克在给爱人卡米拉的信中愤愤不平地咒骂故乡对自己作品的不公平待遇。他渐渐在自己故土以外的欧洲建立起名望声誉,不过伦敦对于雅纳切克而言简直是另一个星球!当时的英国对这位捷克作曲家的作品可以说一无所知。20世纪20年代,当《耶努发》已是各大欧洲剧院上演的流行剧目时,人们恐怕根本无法想象《耶努发》的英国首演将比整个欧洲推后整整30年。对于伦敦之行,莱布雷希特恰好说反了:并非雅纳切克选择了伦敦,而是伦敦选择了雅纳切克,甚至可以说选得很不是时候。

罗莎·纽迈奇的伦敦音乐圈

1926年4月14日,雅纳切克照常提笔给爱人卡米拉写信,信中提到自己左耳的手术以及即将到来的伦敦之行。雅纳切克花了大量时间准备伦敦之行的一切活动,耳朵听觉的丧失以及远行的种种不可预知都令他感到焦虑、不快。作曲家在信中提到了负责这次伦敦之行的罗莎·纽迈奇女士。这是一个今天很少被人提起的名字,不过在20世纪早期的英国,纽迈奇却是古典音乐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她善于写音乐评论,并为伦敦各大古典演出撰写节目单介绍。早在青年时代,罗莎便开始了对俄罗斯音乐的研究。她曾多次到访俄罗斯,并为圣彼得堡的皇家公共图书馆工作,很快便成为第一个公开评论俄罗斯音乐的英国乐评人。从1915年起,罗莎将关注点转向了斯拉夫音乐。那个时代的乐评人承担着远大于今天的音乐使命,罗莎不仅用文字将自己关注的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芬兰新音乐带进英国,更努力将它们带进伦敦各大音乐厅。在罗莎众多关系亲密的作曲家朋友中,最常被人提到的两位是捷克的雅纳切克和芬兰的西贝柳斯。1920年,罗莎第一次到访布拉格,很快便迷恋上了莱奥什·雅纳切克的音乐并与之成为好友。回到英国后,罗莎完全成为作曲家的英国代言人,开始通过文字向人们介绍雅纳切克的作品,并着手安排他的作品在伦敦演出。对于今日雅纳切克在英国的广泛认可,罗莎早期的宣传功不可没。雅纳切克在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小交响曲》的乐谱上注明“呈献给英国研究斯拉夫音乐的权威纽曼奇”便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