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校的大学文化品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质量。同时也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文理交融。这就为高校进一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