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大学语文

中吕·卖花声·怀古

字体:16+-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1],战火曾烧赤壁山[2],将军空老玉门关[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4],读书人一声长叹。

(据中华书局版《全元散曲》)

作者档案

张可久(生卒年不详),字小山,约活动于公元1280年至1348年前后,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一生仕途不甚得意,曾做过典史一类小吏,生平好游,足迹遍及江南各地,暮年寓居杭州。张可久是元代第一个将主要精力都倾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也是元代保存散曲数量最丰的作家,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其散曲取材广泛,多写景抒怀、男女恋情、酬唱赠答之作,注重格律工整,风格清而有味,常以诗词意趣入曲,体现了散曲雅化的特点。

含英咀华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作品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史实,揭示出无论是楚汉相争,还是三国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都是灾难的真理。“伤心秦汉,生民涂炭”二句,既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本质,也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对读书人面对历史和现实无可奈何的喟叹。

起首三句鼎足对,将三组历史典故平行排列。首起不直说项羽,却以“美人”开篇。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一幕,仿佛眼前,分外悲壮。接下叙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班超空老玉门关,战争之惨烈,扑面而来。同时,这三句还暗示出作者思想的轨迹:“自刎”暗示战争胜败的不可料;“曾烧”标志战争成果的不足恃;“空老”说明战争功业的不足道。下半部分三句抒感,点明了上述三组画面在“秦汉”的时间上及“长叹”的内质上的联系,它们除了表现战争本身的残酷意味,更表现了古今历史所无法避免的悲剧共性,即造就了人民的巨大灾难。“伤心”二字承上启下,联结了现象与本质,使战争悲剧的主角,从“美人”、“将军”之类,转向了真正的受害者——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最后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含味深厚,引人深思。“读书人”是包含着作者在内的文士,面对战争风云,朝代更迭,百姓遭难,无可选择。“一声长叹”里有着匹夫之责,国事之悲,更多的则是伤民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