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鲁丽
在祝贺何兹全教授百岁华诞暨八卷本
《中国中古社会与政治》首发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祝贺何老百岁华诞暨八卷本《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首发仪式,我代表家属,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和莅临此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朋友。何老是我的堂叔,他一生多数岁月是在书斋中度过,又教了大半辈子书,以魏晋封建说而知名。今天他已是我国史学泰斗式的人物,是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师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学术思潮。何老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从师中有傅斯年、陶希圣等先辈,何老回忆说:“北伐战争之后,青年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反思和前途问题,最受欢迎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何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研究魏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何老尚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写出了颇有学术见地的《中古时代佛教寺院》,引起学界的重视。大四学生时期就写了《魏晋庄园制的雏形》发表在陶希圣教授主编的《食货》杂志创刊号上。在以后的岁月,何老总是抓时间读书,条件允许时也写文章,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八十年代,他又发表了《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长文,对他首创的魏晋封建说做了补充,使之更趋完善。何老认为对于学历史的人来说,对历史是否有更进一步、深一步的认识,就是能否在其研究中有所突破。他努力向这方面做学问。
何老自己评价说,他的著作、文章虽然对历史提出了一些新解,但内容不丰富。实际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中,何老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著成《中国古代社会》一书,真实地再现中国古代社会,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史观,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形态、文化现象等多个层面上,全面探讨、评述了中国社会自商周至魏晋时期的整体历史面貌及来龙去脉,集中阐述了他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道路的理解和看法。《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他的代表作,也被学术界誉为汉魏之际封建说的“扛鼎之作”。八十五岁时,何老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汉魏之际,社会经济有变化,这大约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人都能看到的,因为这是历史事实。但认识这变化是由古代到封建的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又给它以系统的理论说明,并以可靠的历史文献证成其说的,大约我是第一人。”这是实事求是的。我不是学历史的,以上仅是我对八叔这一生研究历史的一个认识,各位专家教授对何老的学术思想、著作文章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