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音说乐:当代中国音乐面面观

为了莱茵的黄金勇往直前——中国近期问鼎瓦格纳的庞大工程(2012)

字体:16+-

乍眼看,瓦格纳与中国真是天作之合。瓦格纳的歌剧与乐剧(music drama)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西方文化的巅峰。中国人最向往的,就是在竞赛中夺得最高荣誉,即所谓登峰造极。而在时间配合方面,一切都恰到好处。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大型项目,还有那些重要的历史里程碑。2013年正好是瓦格纳两百周年诞辰的大日子,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它的力量,正好以此为契机。

当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时,中国为全球展示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辉煌盛会。相对于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惊世盛名,中国却显得比较谦虚。这样说吧,国家大剧院于首个演出季委约了一位中国作曲家把普契尼当年没有完成的《图兰朵》加上新的尾声段落。可是,国家大剧院要证明中国迟来的实力,大可以从《指环》开始,然后才慢慢追溯瓦格纳早期的、阵容比较小的作品。但是,大剧院选择了另一个方案:它没有搬演《指环》,反而利用了大剧院那庞大的令人钦佩的技术资源,于本年年初制作了令人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漂泊的荷兰人》。这部歌剧是瓦格纳壮年期间,首部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我们研究了世界各地歌剧院的剧目编排,看到有很多个《指环》系列将要上演,所以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剧目”,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因为他在国家级艺术殿堂的领导地位,我们也可以称陈平为中国的“瓦格纳主席”。“瓦格纳的很多剧目在中国都没有演过。对我们来说,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漂泊的荷兰人》这类规模的歌剧。第一,这部作品标志着瓦格纳早期辉煌的成就;第二,这部歌剧凸显大剧院交响乐团与合唱团的实力。”

如果说得比较苛刻——但没有贬低他们的价值——也可以把《漂泊的荷兰人》当作国家大剧院瓦格纳训练计划的第一步——训练的目标除了2009年成立的交响乐团与2010年成立的合唱团以外,还有中国的观众,因为瓦格纳那些主导动机(leitmotif)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还算陌生。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不是来自俄国就是来自意大利(中意对于优美旋律的要求十分相近),此间或可加插一两部法国作品。来自德国的歌剧,就算是莫扎特的德语作品,在中国也还是罕见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