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劳动人口主要居住在简陋的房子或大杂院里。1869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时被认为是大杂院的住所共有653处,但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准确。除了大杂院(conventillo)这个名称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叫法,所以市政府在进行人口普查或发布官方普查报告时很难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对此,市政府要求普查员在对普查对象进行询问时要特别强调住房类型。
布宜诺斯艾利斯普通的大杂院通常情况下最少住50人。普查结果显示,科联特斯大街68号的大杂院住着162人;在韦亚蒙特街46号的另一个大杂院住着102人;图库曼街26号住着109人。居住八九十个居民的大杂院也不在少数。这些大杂院的清洁卫生条件非常差,舒适度也是最低水平。并非所有大杂院都具有可以保护住户隐私的房间门帘。
这个时期,手风琴被引入阿根廷,并深受很多音乐人的喜爱。手风琴能让演奏者们轻松地演奏出一些音乐片段,甚至通过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这种乐器的每个按钮。1870年之后,32键或35键的小班多内翁琴才传到阿根廷,由于它的体积和重量较小,演奏者可以站着演奏。它的按钮也很容易被熟练弹奏。也就是说从手风琴到小班多内翁琴的转变过程并非困难重重。第一台进入阿根廷的小班多内翁琴被搁置了,第二台凭借着其音色的优势而被使用。随后更大的班多内翁琴(更多键钮)进入,也就是现在通用的班多内翁琴,由于键钮的增加重量自然要大幅上升,导致演奏者再也不能坐着演奏,而必须改用站立演奏。这种音阶丰富的乐器最终成为演奏大众音乐最基础的乐器。
杂技场是另外一个能够欣赏到这种大众音乐的地方。这里演奏的音乐主要是作为某些杂技节目的背景音乐,在间歇时段也用音乐来调节观众的气氛。新的大众音乐也慢慢地走进这些地方。除了杂技场,大众音乐也会出现在球场、斗鸡场、赌场、跑马场、掷球场和酒庄里。有些音乐人在这些场所里组成一个临时的小乐队,演奏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赚点小钱。在一些舞会或音乐会上,乐手们演奏的音乐通常是加托斯、桑巴、哈巴涅拉、华尔兹,以及一些新的米隆加节奏。有人说,当音乐出现的时候,舞者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摆动肢体跳舞。187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的一份报告显示,市政府只有七个市区存在舞会厅,这七个分别是索克罗区、宪法区、博卡区、巴拉卡斯区、圣泰莫区、蒙塞拉特区和雷科莱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