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

《魔戒》特效出色 人物欠缺血肉[1]

字体:16+-

[1] 2006年4月29日,加拿大多伦多。

当年由小说搬上大银幕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按原名的中译应为《指环之王者归来》),横扫奥斯卡金像奖,票房亦是大收特收,2006年再在多伦多搬上舞台,制作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型音乐剧,自2006年2月2日首演以来(庆典式首演为3月23日),票房走势一直保持强劲!该年4月笔者到访多伦多时,开售门票之演出日期已到9月24日,看来演期仍会持续下去。当时售出门票估计已超过半年,笔者按剧场所定票价计算了一下,2700万加元的庞大制作费应已回本,以当时之走势来看,这应该又会是一部能大赚特赚的音乐剧制作。

然而,在美、加两地的剧评,却不见得有何美言,普遍只评给“三颗星”,只算是“中规中矩”的评价而已。其实,这种不叫好但叫座的情况有很多先例,并不奇怪,但都必然有其原因。为此,当日在多伦多因缘得以观赏了该制作,也就抱着寻找答案的心态入场。

展示舞台技艺 有如百科全书

看完近三个半小时的演出后,答案很清楚,也就第一时间向侨居多伦多的作曲家林乐培推荐。其后,5月中旬林乐培看完演出后,写了一个电邮来,这样说:“昨天我去看了《指环之王者归来》,真是一部舞台技艺的百科全书。虽然没有看过电影,不知情节,但是由于出神入化的人物调度以及景物的变幻,便有了万分吸引力和娱乐性了。中场时我走近舞台研究,见到舞台上和两边只挂满如粟米干叶似的东西和一组可升降的舞台,加上由计算机控制的幻影和一流的灯光,就显示出现代人超群的想象力了”。

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的畅销小说《魔戒》三部曲(Trilogy of Books),由于拍成电影,在欧美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吸引人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全新观念的世界,还有不少充满想象力的人物,来自不同国度的“生物”,情节枝叶更是不少,但对不熟悉故事的观众来说,便会看得“不明不白”。尽管这次由肖恩·麦克纳(Shaun Mckenna)和马修·沃克斯(Matthew Warchus)合力改写成的剧本和歌词,虽然删减了不少情节,但基本仍能保持整个故事的主要脉络和人物。然而,台词和歌词对情节的交代,只能让人有一个大概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