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下册)

一、生平与创作

字体:16+-

乔伊斯出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天主教家庭。6岁起在耶稣会创办的学校读书,受到严格的宗教和古典文化教育;15岁时获全爱尔兰最佳作文奖。16岁时入皇家大学都柏林学院专攻哲学和语言,因崇拜易卜生而学丹麦文和挪威文。期间,他在英国文学杂志《半月评论》上发表的“易卜生的新戏剧”一文获得了易卜生的赞许,这使他以文学为业的志念深受鼓舞。青少年时代,他接受以叶芝为领袖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易卜生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宗教信仰开始产生怀疑。

1904年6月,乔伊斯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孩诺拉。是时,他已有一些短篇小说在当地报刊发表,并开始写自传体长篇《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他认为,一个作家只有远离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于是,1904年10月他携诺拉登上轮船,开始了终生的“自愿流亡”。他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地,一边以教英语艰难谋生,一边致力于文学创作。

1907年,抒情诗集《室内乐》出版。1914年,经诗人庞德举荐,《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在《唯我主义者》杂志上开始连载;同年,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历尽波折也终得在伦敦出版。

《都柏林人》中的15个短篇分别再现了乔伊斯童年时代的经历与少年时代的感触,其间穿插着很多对爱尔兰社会生活极为细致精彩的描绘,并从道德、精神、宗教、社会和政治等各个领域观照了“都柏林人”那种麻木疲软、无所作为的生存况貌。全书贯穿始末的一条内在线索便是——最好的人“已被逐出人生的盛宴”,爱尔兰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作品带有讥讽和冷嘲,骨子里又满透着一份深刻的沉痛。最后一篇《死者》脍炙人口,堪称世界短篇杰作,主人公大学教师加布里埃尔和妻子参加一年一度的圣诞晚宴,一首民歌引起妻子对一位“死者”的怀念,因为那是早年情人经常唱给她的一首歌。加布里埃尔在嫉妒的心情中,望着窗外的漫天大雪,感悟着生与死、聚与离的人生悲欢,全篇情调凄婉动人。《都柏林人》在创作手法上属于现实主义,有完整情节与精到的细节描写,语言朴实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