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下册)

二、《静静的顿河》

字体:16+-

《静静的顿河》(1928—1940)是20世纪苏联文坛的一部巨著,主要描写顿河哥萨克在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内战争)和两次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历史巨浪冲击下的浮沉、聚散和变化。作者以恢宏的历史意识观照俄国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哥萨克社会,深刻地表现了顿河哥萨克的社会景象、历史特征和精神风貌。这部熔铸了十月革命现代意识与顿河哥萨克历史命运的悲剧史诗,为作者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

为了表现严酷的现实,《静静的顿河》着意把中农哥萨克置于叙事的中心。小说开始的时候,顿河哥萨克已经出现了日趋激烈的阶级分化,富农珂尔叔诺夫家雇工成群,贫农珂晒沃依家则一贫如洗;村中富商莫霍夫家里连门把手都镀了金,可是丁钩儿等工人连生计都难以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驱使哥萨克从边远的草原汇入了历史的巨流。战争引爆了革命,使摒弃了军人天职的哥萨克在十月革命后转向了苏维埃,以波德捷尔珂夫为首的顿河哥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接管了顿河军屯州的全部政权。但是,哥萨克要背弃传统走向革命,注定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在国内战争的严酷岁月里,红军与白军在顿河地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哥萨克不愿放弃土地,幻想“顿河自治”,竟然在白匪的煽动下发动了三次暴动,不仅一度对红军构成了巨大威胁,也给自己留下了累累创伤。顿河掀起的这些历史旋流,深刻地揭示了农业文明与现代战争之间的矛盾,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浴火重生的悲剧里程。

肖洛霍夫对顿河哥萨克历史命运的描绘,始终凝聚着他对重大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作者敢于直面严峻的现实,全面探讨哥萨克暴动之历史、阶级、社会的根源。在深层意义上,哥萨克暴动乃是源于自身那种保守、凝滞的精神状态,即哥萨克世代相因的传统观念和特权思想。就表层原因来考察,除白匪军官、反动富农和外国武装干涉军的反革命煽动之外,哥萨克暴动的原因更有哥萨克与俄罗斯、乌克兰之间的族群矛盾和红军的失误。1918年,哥萨克第一次暴动的导火线是溃退到顿河地区的乌克兰赤卫军任意抢劫和强奸妇女的不法行为,次年第二次暴动的直接起因是红军进入顿河草原后对哥萨克的过火镇压。这些描写,从政治的角度提出了区分敌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政策和策略的角度提出了避免极“左”错误、巩固工农联盟的问题,从道德的角度提出了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问题,从而艺术地总结了顿河地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