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上)(第2版)

莎士比亚

字体:16+-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创作有38部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以及若干首不同题材的短诗。

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2-1598年,出版于1609年,主要歌颂友谊与爱情。友谊具体指向一位年轻美貌的贵族,爱情具体指向一位黑肤色的女郎。第73首诗人感到生命将尽,希望他的爱友能看到这情形,而加强对诗人的爱。第116首诗人宣称爱的忠贞不渝,可以征服时间。莎士比亚拓展了十四行诗的表现范围,感情真挚而又节制,语汇丰富,比喻新奇,意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出浪漫爱情悲剧。剧情发生在意大利维罗纳。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因两个家族有世仇,只能私定终身,秘密结婚。最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一对爱人双双殉情而死。莎士比亚在剧中谴责了封建世仇和包办婚姻,讴歌了真爱,表达了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理想。

第二幕第二场写罗密欧潜入凯普莱特家,与朱丽叶海誓山盟,并约定了婚姻。第三幕第二场写朱丽叶正急切地期盼夜晚的来临,以便与罗米欧会面。其间人物的独白和对白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是抒发爱情的经典篇章。

悲剧《哈姆莱特》被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剧作乃至英国复兴时期文学的顶峰。它通过古代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他的著名独白把要不要立刻复仇的问题,上升到“生与死”的高度去思考,具有丰富的心理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蕴。这段独白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长短句交错,气韵流畅,气势磅礴。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和结局。先写哈姆莱特向朋友霍拉旭讲述自己识破克劳狄斯奸计、返回丹麦的经过,随后写他与雷欧提斯比剑,及后事的安排。哈姆莱特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延宕,比剑却是哈姆莱特在行动。看似矛盾,实则合乎哈姆莱特的性格逻辑。因为比剑并不是他主动采取的策略,他在接受挑战时,完全抱着听凭命运安排的心理。莎士比亚如此描写,把哈姆莱特的延宕性格更加淋漓尽致地反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