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之一,其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阶段。索福克勒斯一共写了一百多部悲剧,现存完整的有七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奥狄浦斯王》与《安提戈涅》。
《奥狄浦斯王》是忒拜悲剧三连剧中的第二部,取材于希腊神话,历来被誉为希腊悲剧艺术的典范,戏剧从故事接近**的部分开始铺陈,场景限制在一天、一地之内。本书所选《奥狄浦斯王》剧中的第二、第三、第四场,是全剧的核心部分,其中每个登场人物都将情节推向可怕的真相,步步逼近,扣人心弦。《奥狄浦斯王》全剧情节非常复杂,布下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暗线主要以“回溯”的方式展开“弑父娶母”的预言,明线则紧紧围绕追查凶手而展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剧情集中,布局巧妙严密,环环相扣。全剧一开始就突出悬念,抓住追查凶手这一核心事件,通过人物的依次登场而展开矛盾,推进情节的快速发展,在**部分展示了惊心动魄的结局。作者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王后为了说明神谕和先知的预言并不可信,回忆了前王遇害的往事,以解除奥狄浦斯对自己被指责为凶手的忧虑,却不料引出了奥狄浦斯16年前在同一地点杀害一位老者的往事;科任托斯报信人本意是要打消奥狄浦斯对“娶母”的忧惧心理,反而泄露了他的身世;奥狄浦斯出于为国为民解困的目的追查凶手,到头来发现自己就是真正的罪人。剧中每揭开一个疑团,不仅是对真相的一次“发现”,而且也意味着出现了“突转”,即“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见亚里士多德《诗学》)。这也意味着戏剧的情境向着出人意料的方向逆转,而且往往是悲剧主人公由顺境转入逆境。这样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的方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最好的,因为它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亚里士多德称赞《奥狄浦斯王》为“十全十美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