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概论

一、西方文本结构理论

字体:16+-

(一)弗莱的文本结构理论

弗莱是一位独立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本结构理论从文学多义性观念出发,阐发了一套系统的文本结构理论。

基于对文学作品多义性的认识,弗莱将其划分为五个具有不同意义的关联域,并将之称作“相位”:文字相位、描述相位、形式相位、神话相位与总解相位。在这五个相位中,最能凸显弗莱文本结构理论与众不同的便是他提出的总解相位,这个总解相位对应着文学作品同全部文学经验的关系,是对人类普遍经验与梦想的反映。可以这样说,在此处,弗莱提出了一个“原型”的概念,这个概念能帮助文学批评脱离具体文本的窠臼而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观念中去看待作品。

(二)英美新批评相关的文本结构理论

美国人韦勒克是一名文学理论家,是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加登的文本结构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韦勒克和沃伦吸收了英加登的部分理论,他们在合著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这一章中写道:“对一件艺术品做较为仔细的分析表明,最好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包含标准的体系,而要把它看成是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每一个层面隐含了它自己所属的组合。波兰哲学家英格丹(R.Ingarden)在其对文学作品明智的、专业性很强的分析中采用了胡塞尔(E.Husserl)的‘现象学’方法明确地区分了这些层面。我们用不着详述他的方法的每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层面的总的区分是稳妥的,有用的:第一个层面是声音的层面,当然,不可将它与文字的实际声音相混,正如我们前面的讨论所提到的那样。这一层面的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基于这一声音的层面才能产生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每一个单独的字都有它的意义,都能在上下文中组成单元,即组成句素和句型。在这种句法的结构上产生了第三个层面,即要表现的事物,也就是小说家的‘世界’、人物、背景这样一个层面。英格丹另外还增加了两个层面。我们认为,这两个层面似乎不一定非要分出来。”[1]由此可见,韦勒克和沃伦也认可英加登关于文学是分层次的这一观点,但在划分标准上,他们与英加登有所不同。他们肯定了英加登分层依据的逻辑性,即从具象到抽象,但认为英加登的分层略为冗余,而且对于英加登单独提出的“形而上质”这一层面,韦勒克和沃伦指出,这一层面并不是对于每部文学作品都必不可少的。基于此,韦勒克与沃伦提出了自己的文本结构理论,其中第一、二层面的划分与英加登的划分方式殊无二致,重点在于其后的层面,他们将意象与隐喻划为第三个层面,并认为这是最能表现诗之核心的文体风格,最后由第三层面引出第四层面,即象征与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