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

二、艺术作为手法(节选)(维·什克洛夫斯基)

字体:16+-

节约力量的思想作为创作的规律和目的,在具体的语言情况下,就是说在日常语言里,可能是最恰当的;由于不了解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规律的差别,这样一些思想曾扩大到诗歌语言中。一种最初实际说明这两类语言不相吻合的,是指出日本的诗歌语言里有些音是日语口头语言所没有的。列·彼·雅库宾斯基的文章中关于诗歌语言里没有流音异化的规律,以及在诗歌语言中容许堆集有发音难度的类似的音的规律,也是一种抵制科学的批评[1]最初的说明:这种批评论述了诗歌语言规律和日常语言规律的对立[2](至少在这种情况下暂时可以这样说)。

因此,我们应当在诗歌语言里的耗费与节约的规律范围内讨论这两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与散文语言进行类比。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感觉的一般规律,我们就会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变成自动的动作。这样,我们的所有的习惯就退到无意识和自动的环境里;有谁能够回忆起第一次拿笔时的感觉,或是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且能够把这种感觉同第一万次做同样的事情时的感觉作一比较,就一定会同意我们的看法。我们的散文话语的规律,以及这种话语里不完整的语句和只念出一半的词,都可以用自动化过程来解释。最理想的表示这种过程的方法就是利用代数,在代数里,事物被象征所代替。在讲得很快的日常话语里,词没有都念出来;在意识当中出现的只是每个词的第一个音。波戈金[3](《语言作为创作》,第42页)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设想说一句话:“Les montagnes de la Suisse sont belles”[4],就像是L、d、l、S、s、b一系列字母的连续。

这种思维的特点不仅提出代数的途径,而且也提出象征的选择,也就是选择字母,特别是一个词开头的字母。按照这种代数的思维方法,事物都是按其数量和总量考虑的,我们看不到事物,而是根据初步的特征识别事物。事物仿佛被包装起来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根据它所占的位置知道它是存在的,不过我们只看到它的表面。在这样的感觉的影响下,事物首先在作为感觉方面减弱了,随后在再现方面也减弱了。正是由于这种对散文词语的感觉说明了对这个词听得不完全(见列·彼·雅库宾斯基的文章),从而出现讲话者的迟疑(由此产生各种口误)。在事物的代数化、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感觉力量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事物或是由其一种特点表示出来,例如数量,或者仿佛按照一个公式再现出来,而它们却不一定在意识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