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睿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献县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而得名,刘德谥号“献”。为纪念刘德,明代时,我们的家乡更名为献县。
图3-1 《读史方舆纪要》有关乐成的记载
献县,是因为汉代河间献王刘德而得名。刘德去世后,朝廷封给他的谥号为“献”,后人遂称刘德为献王,后来,为了纪念献王刘德,在明代洪武九年(1376),我们的家乡就被更名为“献县”。
中国古代,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称号,这叫作谥法,算是盖棺定论。刘德的谥号“献”代表“聪明睿智”,这是很高的评价。
献王刘德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二哥,公元前155年被封为河间国国王,定都乐成(遗址位于河城街镇魏村南面)。刘德虽然出生于帝王之家,但他生活俭朴,为人谦和,尤其是喜欢读书,研究学问,经常和有才华的人探讨自然和社会的种种道理。
那时候,古代典籍大部分因秦始皇焚书和其后的秦末战乱而被毁,少数散佚在民间由私人收藏,但没有人敢拿出来。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推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到文帝、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但是,地方割据、中央政权被削弱的矛盾日益突出,急待用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和文化来引领帝国前行。于是一场“搜书、救书、献书”的文化复兴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链接阅读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刘德)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汉书·景十三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