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腐败绩效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十八大以来治理腐败的正确策略、有效路径和治标战果,映射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维、新境界、新成就。
1.坚持治标促治本的“目标方法论”,切实把惩治摆到更突出位置。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群众依然关切,只有治得住标,使形势向有利于治本的方向转化,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和民心。党中央在反腐败上高举高打、动真、碰硬,着力以“惩”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以“打”的动作强化“防”的实效,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三项实体任务,作风建设和惩治腐败各居其一,进一步凸显了“以惩促防”的治理方略。
2.坚持有为有不为的“职能绩效观”,扎实“做强主业,担当主责”。如同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做好分内之事,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也要把握好定位与权责、投入和效益的关系,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信心。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为各自职责“签字背书”,纪委“扛起”自己的监督责任,向党委和部门“移交”其主体责任,做大做强主业,才能在反腐主战场守土负责。实践证明,收紧拳头,才能更集中发力,更有效出手;收缩战线,才能更突出重点,更扩大战果。
3.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战略战术观”,务实推动党风政风民风转变。既把查办大要案作为战略重心,让人们从“打大老虎”的行动中看到中央决心和战略意图;又把纠治蔓延成风的小问题作为战术重点,较快改变勤廉“观感指数”,让全社会从“治小顽疾”的实效中增强信心。如据一项在全国693个市县的3000份随机抽样调查结果,60%的受访者和78%的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比以前少多了。持续治理车轮上、酒席间、节日中的歪风陋习,把奢侈、浪费等标签从公务活动中“剥离”,建立公私分明、礼贿分清、善恶分界的公共伦理,对净化党风政风和带动民风社风有双赢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