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情的内容和形式是很不相同的;
● 恋爱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过程。
2003年,CCTV的《实话实说》栏目邀请我第二次帮助他们做一期针对“青少年爱情和性教育”的谈话节目。第一次做这个节目是2000年,制作的场面很热烈。小崔得意地将节目做成上、下两集。结果播出了上集以后,下集竟然被无端地“枪毙”了。搞得在上集里出现的“爱情嘉宾”拼命给我打电话,说是因为缺少了专家的“说法”,当地群众把她当作一个“坏女人”对待。
三年以后,节目组的年轻人不甘心,又一次上报了这个选题,上级很痛快就批下来。这一次节目的主人公,是一位40多岁的妈妈和她16岁的儿子关于“爱情和性的对话”。由于妈妈思想开放,使得儿子从小就建立起了美好的爱情观,得到了健康的性知识。节目做到最后,一位50多岁的观众先生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教训嘉宾的儿子:
“你们那个不叫爱情。”
“是和你们不一样的爱情。”男孩儿也不示弱,“我们互相爱慕,互相欣赏。不涉及房子、车子,也不涉及婚姻……”
于是两个人争论起“什么是爱情”,越争越糊涂,观众先生急了,突然爆出了一句:“爱情的结果应该是结婚,所以你们的不是!”
这一下子,是我沉不住气了,竟然大喊了一声“NO”!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一样,搞得全场哗然。
“谈恋爱”vs“找对象”
五十多岁以上的人恐怕还记得,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没有人在中学里谈恋爱。只有当工作了几年以后,单位领导、家长和亲戚朋友才忙着张罗,给我们“找对象”,目的当然是结婚。在我20世纪70年代插队的农村,人们还是靠着媒婆子联姻。我们生产队长和他的妻子过得挺好的,已经生了三个娃了,可还是被全村的人取笑,因为他们的婚姻是“自由的”。可以说,三十多年以前的中国人,大多数并不明白什么是恋爱,很少有人经历过青春时期那种朦朦胧胧的爱情。今天的孩子们可不再是这副模样了。请看看,20世纪90年代一位中国女中学生的日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