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奥地利,有些人知道;维也纳,很多人知道;施特劳斯,大家都知道。施特劳斯家族的19世纪流行音乐,拜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所赐,风靡21世纪,魅力依旧不减当年。当全世界都在纪念卡拉扬、伯恩斯坦与海顿之时,施特劳斯的音乐和他们的顶尖诠释者们却长久地驻扎在维也纳、这座曾经的世界音乐之都,在刺猬大街的故居和贝森朵夫大街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厅,施特劳斯的音乐余音缭绕。
正如顶尖的施特劳斯家族音乐权威马塞尔·普拉维教授曾经指出的,萨尔茨堡的音乐属于全人类,而施特劳斯的音乐是思乡的、怀旧的、蓝色的、宿命的。
颤弓后的人性关怀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使华尔兹成了世界的舞蹈。当马泽尔在1996年的音乐会加演曲目《蓝色多瑙河》时小提琴家演奏的A大调主和弦颤弓下冷不防地说出中文“新年好”的时候,不管说得有多别扭,施特劳斯想必对华人世界来说又多了一层含义。当出生于沈阳、一直把中国当作故土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2002年的新年音乐会上,示意全体乐师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问候新年好,偏偏把日语留给了乐队长,而自己则意味深长吐出了中文“新年好”祝福的时候,应该很多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都想跳上台去与他共舞。
大多数指挥家都将小提琴颤弓后的致辞当作宣布自己“施政纲领”的大好时机,但绝不会像奥斯卡颁奖晚会那样成为领奖者泄私愤图报复的政治宣言。2001年恰逢欧元正式启动。除了来自圣雷莫的鲜花,新年音乐会舞台上方挂着硕大的欧盟标志,给人以欧洲一家亲的感觉。而2005年的音乐会更具人文意义,发生于2004年12月的东南亚海啸令音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那年的指挥家马泽尔决定取消加演的最后一首——喜气洋洋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此外,音乐会门票收入和马泽尔自掏腰包的十多万欧元一并捐赠给灾区。该乐团也正式挂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亲善大使,并在网站自豪地放上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