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雪泥鸿爪:乐坛众生相

钢琴无罪

字体:16+-

钢琴家买不起我们的琴。买得起的都不是钢琴家。

——某施坦威销售代表

3月29日上午,北京晴空万里。李云迪按照事先约定,9点半准时出现在位于京城磁器口广渠门内大街的星德威琴行,为《留声机》杂志中文版拍摄时尚大片。

星德威琴行专卖施坦威及其旗下的Boston、Essex和郎朗牌钢琴,为垄断销售商。在其隔壁,是另一家垄断琴行“金色大厅”,只卖贝森朵夫。两处最贵的演奏用大三角钢琴都是140多万人民币,不相上下。我和摄影师在拍摄前一天去打样场地,星德威的一位销售代表一边轻描淡写地述说着贝森朵夫的倒闭(确有其事,只不过是被德意志银行托管,但琴还是在生产),一边口若悬河地炫耀着自家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施坦威确实有炫耀的资本,但它的排他性让我不齿。如果你跑到“金色大厅”,听听那里的销售代表是如何告诉你“物以稀为贵”和“真金不怕火炼”的道理的话,也许会有别样的想法。两家历史同样悠久的琴商在从贝多芬到戈多夫斯基的年代都相安无事,与法国的普莱耶尔(Pleyel)和德国的贝希斯坦(Bechstein)四足鼎立,各统天下,直到出现了“市场营销”(marketing,或者说是PR)这个新鲜的词汇。贝森朵夫和普莱耶尔只会造琴,但施坦威除了造琴还会卖琴,于是有了今天的格局。引申到音乐家,郎朗与李云迪本可以相安无事,各行其道。他们之间的瓜葛和比拼都是双方父母和媒体添油加醋的产物。DG公司也一个都不得罪地有规律地安排着两人的新发唱片,并通过合作的乐团档次和指挥的地位来微妙调解两人的心理平衡和大众卖点。他们之间较量的不是演奏水平的优劣,而是营销的高低。于是我让人在李云迪出现前把施坦威出的郎朗系列直立钢琴上的Lang Lang烫金字样用黑色胶布贴住,并且把店里陈列的印有郎朗封面的施坦威内刊撤柜,放上李云迪封面的留声机杂志。店家对我的专业精神和细心感到恐惧,我也发现自己是块当经纪人的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