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中,受众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直到20世纪中叶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中叶之后有所改变。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受众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不仅不是被动角色,反而是一种主动角色,甚至可能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关艺术鉴赏的兴会的论述,也是值得我们去重新挖掘和重视的。所谓兴会,是指艺术品接受者借助于艺术品欣赏而激发自身感兴的过程。兴会理论关注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接受,弥补了西方接受理论中过于哲理化的倾向,而且有利于构筑切合中国人审美体验的艺术鉴赏理论。兴会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对于艺术经典的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美的看就是兴会,它是我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自觉运用。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正是通过兴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兴会的过程正是个体与艺术之间发生联系的一个有机过程。这个过程把艺术欣赏从单纯的娱乐活动深化为培养、塑造人的艺术品格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出敏锐的感觉力、活跃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出宽厚热情的心胸、面向世界的自由精神等人格素质的综合品格。
从国民艺术素养的角度来看,人们今天所面临的艺术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创造,更多的是作为文化产业机构的批量产品出现。艺术活动常常深嵌入通俗的物质生活过程之中,形成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复杂的交融。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的艺术素养及其养成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显得更加重要。国民艺术素养研究在目前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如何让国民具备艺术慧眼以便真正获得优质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提升。兴会在其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