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乐无疆:另一部欧洲思想史

我是一个柏林人

字体:16+-

青年卡拉扬也很意大利。非常有趣的是,正是意大利元老级指挥家萨巴塔,在1939年发出一则预言:“请记住我的话:这个人将会在往后25年里给音乐世界留下他自己的铭记。”1939年过去整整25年,也就是1964年——即“萨巴塔预言”期满之年,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萨尔茨堡艺术音乐节先后决裂——柏林在1963年10月15日迎来新的柏林爱乐大厅:音效极佳、造型难看,绰号“卡拉扬皇冠”。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志庆。这既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终结。

从骨子里说,卡拉扬(像希特勒一样)更希望自己是北方人,都渴望到北方做一番事业。这与贝多芬、勃拉姆斯渴望到南方是有意味的对比:贝多芬、勃拉姆斯,北方人的严肃因为奥地利文化获得一种温暖,而卡拉扬、希特勒崇拜北方秩序感。

这不仅是中年后的意向。卡拉扬天性里有一种北德意志情结,一种对于秩序、绝对、工程学乃至军事工程学的渴望。

北方德国人的理性严谨,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性格,生活工作中形成一种标准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个民族离开标准寸步难行。从A4纸尺寸到楼梯阶梯间距,全球三分之二国际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意志标准化学会标准”DIN,涵盖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超过三万项。“标准”就是法律。遵守标准就像遵守红绿灯一样。卡拉扬对德国汽车的热爱,源自奔驰代表的标准主义文化,他希望音乐录音像“奔驰”和“宝马”一样实现“零缺陷”。

德国标准主义绝非只存在于工业,而是已成为德意志文化特性。德语是世界语言中标准最多的。一旦掌握德语语法,就可以造出完美的德语句子。中国人学习德语的困难,与学习“德国制造”的困难如出一辙。对标准的坚守导致对精确的追求,德国人讲究精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精确的话不说,不精确的事情不做。“莱茵河有多深”难倒了德国人,因为春夏秋冬四季甚至早、中、晚的河水深度不一样,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最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