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冲击奥斯卡这样的国际大奖时,往往追求宏大叙事、悲情意识、中华文化的空洞呈现、眼花缭乱的技术奇观等,结果适得其反、屡战屡败,《英雄》《金陵十三钗》《一代宗师》概莫能外。“好莱坞式”的法国影片《艺术家》在奥斯卡大获全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奥斯卡的品味和旨趣。正如有论者指出的,“纵观奥斯卡所有获奖影片,包括最佳外语片,几乎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规律:表现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深刻的批判性、揭示人性心理的微妙和困境、适度表达感情、具有感染力,并发人深省”[6]。姑且将之称为“奥斯卡定律”。法国影片《艺术家》通过奥斯卡走向了世界,无疑是遵循“奥斯卡定律”的结果。《艺术家》的成功提醒我们,中国电影之所以尚未真正迈入奥斯卡的殿堂,主要原因在于对“奥斯卡定律”的认识、把握和遵循有待深入。《艺术家》的成功或许不可复制,但借鉴其经验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创新,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能力的当务之急。
1.影片风格创新。
巴拉兹曾说:“每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都有一种适合于表现它自己的内容和倾向的特殊风格。同时,我们不可忘记,历史上各种重要风格的形式都是出于无意识的,而且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理论;这些风格几乎是不知不觉地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最初只是时新的样式,只是到了后来,当它们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认清楚它们乃是综合性的、划时代的‘风格’。”[7]风格是一种客观结果,而不应成为一种先验的、束缚艺术创作的教条。电影作品也有自己特定的风格。这种风格有时表现为某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特征,有时表现为一些电影的共性。多年来,销往海外的国产影片一直以动作片为主,参赛和获奖的影片中动作片也占较高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艺术家》形式上的创新使其大获成功。国产影片也需要在艺术表现手法、叙事方式、主题风格、影片类型等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杂糅了好莱坞多种类型影片元素,武打动作之外,离奇的案情为影片增添了悬疑色彩,主人公中毒变成怪物的情节使影片具有了奇幻特征,人与怪兽打斗又营造了灾难片的视觉效果。这对国产影片风格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