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位的方式呈现的怪诞,因能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物理秩序与心理秩序,于是,在别开生面中,使人发现因久陷其中混沌不觉、而实际上大谬不然的生活本质。
“错位”,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只不过人们囿于其中难能觉悟而已,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一旦拨开罩眼迷雾,突然发现生活中本来存在的诸多荒谬、离奇现象,自然大吃一惊,进而有所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说,文艺作品虽然品类不同,都不乏对现实生活中的错位现象作不同角度与程度的艺术反映。比如鲁迅的《聪明人与傻子》中写“聪明人”与“傻子”的错位;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人与狐的错位;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真与伪的错位;《阿凡提故事》中主与奴的错位等。这种错位体现,基本根据社会生活固有原貌稍加点化,并无明显的作者编排,是对生活本身真实面目的焦点透视、艺术反映。
而在此处所说的错位,则特指通过作者有意为之的“人为错位”编排,来改变生活表层秩序、以深层面地表现其本质的艺术手法。
大多作品中,常以“时空错位”及“人事错位”形成怪诞。
时空错位:
即指故意打乱时空秩序,借以生成怪诞品格的方法。
比如陈村的《一天》:
青年张三,早晨浑浑噩噩地睁开眼睛,被告知今天是接父亲的班、第一天到工厂报到的日子。他懒懒散散地起了床、迷迷糊糊地吃过母亲为他准备好的早饭,又带了午饭,麻麻木木地向工厂走去……到了车间,他便成了一名老练的冲床工。他恍恍惚惚地明白自己工作以及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冲出女孩用的头发卡子,女孩们就会花钱来买,工厂就可以赚钱,工厂赚了钱,就可以发给自己工资,自己有了工资,就可以买点小菜吃吃,晚上回家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边想边干时,突然机床停了——他身边一个小伙子告诉他:到中午了,该吃饭、休息了,并说自己是他的徒弟。张三一惊,猛地也觉出自己确乎已经是中年人。他于是顺其自然地在徒弟的服侍下,吃饭、休息。下午,他继续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机械动作,头脑中仍然停止在极简单、极平淡的生物般思维间……不知不觉中,车间都静了下来:下班时间到了。他茫茫然站起身,面对着满脸带笑的车间主任。主任招呼几个青年工人,将他架上一辆卡车的司机室内。众人随之上了车厢。卡车一路开出,车厢内锣鼓声声。到了张三的家门前,众人将他搀下车来。他抬头,看见自己的家门上挂着一块匾,上面红字大书:“光荣退休”。他承认自己老了,被徒弟们扶进家门,一个小伙子迎上前叫:“爸爸!”儿媳妇为张三打来水、端上饭。他老态龙钟地享受着,同时又有一点点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