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像中的生死课

正常的发展,也会带来危机?

字体:16+-

在我心里,“影像中的生死学”课程是由两条线贯穿的。一条主线,串起的是与生死相关的重要议题;一条副线,是带出大学生成长的一些课题。我的课,虽然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但生命教育难道不应该回应学生当前生命成长的需要吗?

从创办“青春热线”开始,我就关注到一个现象:学子们为了考上大学,可谓千辛万苦,但进了大学不久,一些人就开始感到“郁闷”,变得消沉和封闭。越是好的大学,这个现象似乎越是严重。

“考上大学还郁闷?这些学生怎么了?”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郁闷”,自我封闭也使一些同学变得孤立无助,在负性情绪的包围中,有些人竟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后来,在学习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中,我接触到了“发展性危机”的概念,觉得它可以帮同学们很好地理解自己在经历什么——因为理解,他们知道了那“痛”其实恰恰是成长带来的,就像青春期骨骼的快速发育也会带来“生长痛”一样。

恰好《阳光小美女》中“危机”四伏:开头是舅舅自杀,后来是爷爷突然去世,哥哥又因为色盲理想破灭,人到中年的父亲前景似乎也很灰暗……所以,正好引出“心理危机”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危机”,什么又是“心理危机”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史占彪博士这样定义“危机”:“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用现有的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3]

最早定义“心理危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他在1954年提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失衡状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