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有比日本电影《入殓师》更适合这个单元教学的了,虽然“入殓”仅仅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繁复多彩的丧葬礼俗,以及这些礼俗的心理、文化和社会意义,显然非“入殓”所能涵盖。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适合教学,是因为它通过“入殓”仪式,讲述了生命与死亡的故事,人的故事,在心灵里发生的故事,它展现了“仪式”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东西与人性的联结,与人类生命传承的联结。也难怪它会在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大奖,并在第81届奥斯卡上斩获最佳外语片奖。
故事的主人公小林大悟是个会拉大提琴的入殓师。据说,这并非最早的设定,而是编剧小山薰堂一边听着马友友的音乐一边写剧本时产生的灵感。大提琴手—入殓师,这两者的差异让影片变得很文艺,加上演员细腻的表演、久石让**气回肠的配乐,整个故事言语不多,却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冰冷的死亡也通过“入殓”重新有了温度。
故事是从小林大悟卖掉大提琴、带着妻子离开东京回老家开始的。这个日本版的“逃离北上广”的故事有一个“前传”:父亲曾在那个乡下的老屋开过一家咖啡店,后来和情人玩了人间蒸发。悲伤孤独的妈妈,把老屋改建成小酒馆,独自把儿子养大。
原本以为今后的人生将是拉着大提琴和妻子走遍世界,但残酷的演出市场让大悟的音乐梦很快就破碎了,他不得不把借钱买的昂贵大提琴重新卖掉。卖掉大提琴时,他却感到不可思议的轻松,“自己以前的梦想,可能根本不算是梦想吧”。
回到乡下后,一则广告吸引了大悟的注意:NK代理公司,帮助旅行,高薪短工时。大悟来到NK代理公司面试,社长佐佐木生荣二话不说就决定聘用大悟,但却对工作内容避而不谈。在大悟的再三追问下,佐佐木社长终于道明:是入殓(Nou Kan)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