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从小就喜欢读书,这当然和她的家庭有关。父亲曹禺是个书痴,十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写《雷雨》之前读过250部世界名剧。
跟父亲对读书的那种痴狂相比,万方自言差得太远了。“他们那个时代对一种事物的执著心是很强的,比今天的人强多了。他70岁那会儿还能把整本英语词典背下来。父亲生病那会儿,精神越来越差,只要能读动书他就拿本书读,等读不动了,拿不动书了,只要看到边上有张有字的纸他还会下意识地拿起来看,手里只要拿着有字的东西他就会感到很舒服。父亲的这种执著深深感动着我。对父亲来说,读书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文字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们家的书太多了。我父亲就爱买书,什么世界文学名著、各种词典,他不断地买。所以小的时候,我接触书的面比别的孩子要广一点。”
万方从小就喜欢看中外名著的小人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翻烂了。那会儿虽然只知道看看图画、看看热闹,但是对文学她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知道这是一本“巨大”的书。慢慢地万方开始对书有兴趣了。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万方特别喜欢看革命文学,像《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万方是看着这些书长大的,尽管那会儿她更喜欢看的是书里面那些感情、爱情,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不幸的是,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万方赶上了**。那时万方家有一个书房,被造反派给封了,家里几乎所有的书都看不到了,只能看看《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什么的。
“那时,书成了罪恶的象征。那会儿我也就十三四岁,我跟造反派商量从书房里拿点书看。造反派就问我拿什么书啊?‘文革’那会儿也就能看看那个时期的‘白皮书’,像《麦田守望者》、《叶尔绍夫兄弟》等,那个人还不错,他对这些书可能也有点了解,就让我把这几本书拿出来了。这是‘文革’中我第一次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从造反派那儿讨到书。”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的艰难,万方还觉得很无奈,“没办法,那个时代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