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生理心理学家把人的头脑解剖实验了几千百次,至今没有找着这样一个专管是非的心。
是非只是判断行为的一种符号。这种判断的能力是在判断上得来的。它是在实际生活里学得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某一种行为加以某一种符号,丝毫不容假借,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是的便会说是,非的便会说非,没有什么参差。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混乱黑白,指鹿为马,是的有时说作非,非的有时说作是,这样一来,是非便不能分明了。
为什么要颠倒是非?大凡自己讨便宜的时候,不愿是非分明;只要自己吃了一点亏便大声疾呼的要人家来辨别是非。“是非”是上算者的敌人。“明是非”是吃亏者的呼冤,人不能老是上算,也不能老是吃亏,故有时要是非,有时不要是非。
靖节公[2]有诗说:“荣衰无定在,彼此更共之。”“是”岂能专属于我?“非”岂能当属于人?
是非如贞操,既已挥之而去,何能招之即来?
当前的势力是占便宜的势力。拜倒在当前势力膝下的人的字典里,没有“是非”,如果有,便是另有注解。
只许自己是,硬派别人非,是当前势力之惯技。有时连呼冤也不许。在这种情形之下受冤屈的人只有打出是非来。是非要靠武力打出来,那是多么不经济的一回事呀!
是非之判断大都含有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是非”,一地域有一地域之“是非”,一阶级有一阶级之“是非”。
量布用尺,量米用斗,量是非的尺与斗是什么?我以现代中国大众的一分子提出是非标准如下:
(一)公者是;不公者非。推进大众福利者是;损害大众福利者非。大众福利与小集团福利冲突时,拥护大众福利者是,拥护小集团福利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