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第二节 地缘政治: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字体:16+-

一、地理与文化

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才”之道中,天与人的关系构成文化的终极伦理,地与人的关系则属于环境伦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因地制宜,因俗治人,首先源于崇天而重地的思想。从古老的氏族板块文化到流行于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地理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亘古常新的课题。

在世界文化史上,注重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西方学者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气候决定论,他指出居住在寒冷地带以及欧洲的民族虽然具有大无畏的精神,但是缺乏智慧和技术,因此他们虽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但没有政治组织能力,不能统治其他民族。亚洲民族虽然十分聪明,但缺乏勇敢的精神,因此他们永远处于从属和被奴役的地位。而居住在他们之间的希腊民族,性格具有两者的共同优点,既有勇敢的精神,也有智慧。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阐述了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造成各民族心理状态和气质性格的不同,而这些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如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有较充沛的精力,坦率诚实,勇敢而有信心,这种心理气质造成自由的政体;而生活在炎热气候中的人则颓唐懒惰,胆怯无力又完全被动,容易成为奴隶。人的道德高低,犯罪与否,也完全为气候条件所左右。哲学和美学大师黑格尔视地理环境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在他的观念中,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也是不同的:居住在广阔的草地和平原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这些人显示出好客和劫掠两个极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队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下便激发为对外战争,所过之处往往满目疮痍、遍地瓦砾;生活在平原流域的民族,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变化有序,一般从事农业,所以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这样的民族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居住在沿海的民族从事商业,追求利润,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这些理论都强调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巨大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