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杰出的作家,也是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假如没有来自西方的挑战,那么,鲁迅就不会产生那种中国文化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悲剧意识,也就不会打破自我设限而痛切反省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作为文学巨人的鲁迅的诞生也就无从谈起。
一、传统大家庭的宠儿与家道中衰的困顿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祖父周介孚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内阁中书。母亲鲁瑞的父亲是举人,官至户部主事。他是那一房的长子长孙,本就十分金贵。夏历八月初三生,和“灶司菩萨”一个生日,又是闰年生的“蓑衣包”,据说将来有大出息却不好养,为此家里为他戴上避邪消灾的各种饰物,还拜了和尚做师傅。
鲁迅从小被格外宠爱,作为长子长孙的责任感在幼小的心灵就已培植起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鲁迅的言行与其后来自述以及描述其童年的传记性文本有很大出入。因为鲁迅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加上他说幼时如何喜欢老鼠而不喜欢猫,如何喜欢花草虫鱼而不喜欢背书,如何向往自由而不喜欢约束,于是一些传记文本就把鲁迅描绘成一开始就对自己置身的文化传统非常反感。事实绝非如此。据母亲鲁瑞回忆:他很小时就很体面,被称为“胡羊尾巴”,经常受到长辈夸赞。5岁时长辈们打牌,其中一位长辈问他:喜欢哪一个赢,小鲁迅说:“我喜欢大家都赢!”被夸聪明懂事。据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回忆,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自视甚高,从不违反学规。只有一次帮妈妈料理家务上课迟到,受到老师寿镜吾的责备,他就在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此再没迟到。据周作人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除了老师的要求外他还多读了几部经书,尤其是《尔雅》。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与训练,如果小鲁迅真的是在百草园里整天玩耍,那么鲁迅后来所表现的那种深厚的国学根底,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据周建人回忆,与别的孩子相比他确实是玩得很少,他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买画与描画,尤其喜欢《花镜》《山海经》等书中的绘画,这不但培养了他对美术的兴趣,而且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