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伟大的诗人。其诗可分为四种文体:旧诗、新诗、散文诗、打油与歌谣风诗。他的旧诗根底深厚,吸取古代各家诗歌的优点用以表现现代生活。新诗有《梦》《爱之神》等篇,是文学革命初期敲边鼓凑热闹而作的。散文诗《野草》在中国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杰作。打油与歌谣风的诗,既包括《替豆萁伸冤》《吊卢骚》《教授杂咏四首》《吊大学生》《学生和玉佛》等旧诗,也包括《我的失恋》《好东西歌》《公民科歌》《“言词争执”歌》等新诗,还包括介于新诗与旧诗之间的《赠邬其山》《南京民谣》等。《我的失恋》从文体上看放在《野草》中很不合适,而《集外集拾遗补编》中的《自言自语》,《热风》中的《为“俄国歌剧团”》,《华盖集》中的《战士和苍蝇》《夏三虫》,一直到《准风月谈》中的《夜颂》等都是散文的写法、诗的境界与哲学深度的合一,可以作为“野草拾遗”。虽然鲁迅的新诗以其象征性和隐喻的运用同胡适明白如话的诗风有很大差异,打油与歌谣风的诗发扬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点,但是在鲁迅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旧诗与散文诗。
一、旧诗:根底深厚,影响深远
舍弃鲁迅的新诗谈旧诗,主要是着眼于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当然,任何形式都不仅仅是形式,鲁迅的旧诗显然与小说、《野草》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学的离别思乡、亲朋赠答等主题在鲁迅旧诗中占了相当比重。在艺术形式上鲁迅也遵循古典范式,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倡导的“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恰好相反,《秋夜有感》等诗由于用典太多导致晦涩难懂,至今对该诗的诠释仍是见仁见智;《题三义塔》明明写的是“一·二八”抗战中日本的飞机大炮对上海的轰炸,鲁迅却以古典诗歌的“奔霆飞熛”代替飞机大炮,避免出现俗字俗语。很多现代文学史不讨论旧诗,没有看到经过鲁迅的改造旧诗可以表现现代生活,而且忽略了旧诗的巨大影响。鲁迅的旧诗经常被引用,“我以我血荐轩辕”“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等很多诗句都已化作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横眉冷对”则因鲁迅的诗句而成为成语。而古代的大诗人能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每人也就那么几句。其实,文学史的发展是动态结构的流变,新旧之间有时是对立的运行,有时则表现为共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文学史描述的平面性与单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