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她家世显赫,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之女。1939年入香港大学文学院学习,1942年香港沦陷后她回到上海入圣约翰大学,但很快就辍学而专事写作。1943年是她天才表现的一年,她在《紫罗兰》《万象》《杂志》等刊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心经》《倾城之恋》与《金锁记》等小说,而且一个23岁的姑娘写出《金锁记》这种沉郁深刻地透视人生的作品,令人为她的早熟感到吃惊。当然她的早熟、深刻与悲观,可能同她出生的那个日趋没落散发着霉气的家庭有关。
如果说1943年是她天才爆发的一年,那么,1944年就是铸成她终身悲剧的一年。她与张天翼一样,都是适合写中短篇而非长篇的作家,然而对自身才情并无自知之明的她却在成名后的1944年1月,开始连载起长篇小说《连环套》来。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推崇《金锁记》的同时为作者编造堕入《连环套》这样恶趣的小说而感到痛心。这也是郑振铎与柯灵的态度。柯灵的杂志罕见地在《连环套》未连载完就发批《连环套》的文章并为郑振铎传话,就表明了这一点。差不多同时胡兰成却在《评张爱玲》中为张在《连环套》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就像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反过来享受的人生态度加以盛赞;张也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对傅雷等人的忠告加以拒绝。胡兰成接着发表第二篇盛赞张寻求“安稳的人生”的评论,甚至在为《连环套》辩护的字句上都与张的答辩类同。张不吃傅雷等人忠言逆耳的苦口良药,很快就投入文化汉奸胡兰成的怀抱。于是1943年光彩照人地在文坛亮相的张爱玲就像一颗匆匆闪过的流星。在她与胡兰成婚前的1944年3月到7月发表了短篇小说《花凋》与《红玫瑰与白玫瑰》,8月与胡兰成结婚后她的创作力真正衰竭了,此后几乎再无艺术上多少值得称道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