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路翎在小说创作上成功践行了胡风现实主义的理论主张,充分发挥了作家主体的“主观战斗精神”,被誉为七月派的“小说重镇”。20世纪40年代是路翎创作高峰期,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饥饿底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以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剧本《云雀》等。新中国成立后,路翎在短篇小说上成就较高,特别是《初雪》和《洼地上的战役》影响较大,并引发了激烈的文学争议。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事件”的牵连,路翎蒙冤入狱,艺术生命被强行中断。**结束后,路翎笔耕不辍,但因长期牢狱生活对思想的严重禁锢,艺术质量严重下滑。
路翎将底层民众生命强力的爆发作为重要的创作主题,深刻揭示了深受“精神奴役”的人民大众在麻木、萎靡的精神表层下所蕴藏的鲜活的原始强力和顽强的抗争意志,但同时也描绘出这种原始强力的盲目性、自发性以及疯狂的病态,刻画出活生生的由人性、兽性混合而生的“立体的人”。
对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关怀,也是路翎小说的主旨之一。《财主底儿女们》以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起落和几代人不同的命运走向,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分崩离析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知识分子精神史与历史事变的深刻关系。
路翎坚持“主观拥抱现实”的创作观,积极借用现代派技法,特别是现代心理小说的描写,对人的精神世界,包括非理性、无意识世界做出深入而大胆的开掘,使作品生发出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所不具有的思想深度和先导意义。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七月派小说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指向,将文学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第二,揭示民众“精神奴役的创伤”;第三,高扬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第四,追求沉郁而悲壮的“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