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开始知道《赶马调》,大多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左右,由云南歌手黄虹演唱的云南民间歌曲《赶马调》《放马山歌》[5],这两首民歌生动描绘了赶马、放马的情景,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曲调朗朗上口、歌词内容贴近生活,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但在云南地区,以“赶马调”命名的曲调不仅限于此,在茶马古道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就有数量众多的《赶马调》。这些曲调有的直接以“赶马调”命名,有的在内容上与赶马相关,有的则借用旋律形态来抒发赶马情怀。其中,尤以汉族马帮《赶马调》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从《赶马调》的名称来看,笔者认为,茶马古道云南段《赶马调》包含了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赶马调”泛指在茶马古道上的一切民间歌曲。它的定义十分广泛,这时的“赶马调”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称谓,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共性称谓。它可以是一部长篇叙事诗,如1987年1月出版的由张锡禄与李莼共同收集的云南汉族民间长诗《赶马调》;也可以是一个涵盖众多曲调的统一称谓,如藏族赶马人口中提及的《赶马山歌》《赶马调》;还可以仅仅单指一首曲调,如汉族的《赶马调》《老赶马调》等。然而,狭义“赶马调”则具有十分明确的特指含义。一般多为某一个民族或者某一个区域,对待某一首特定的民间歌曲的专属称谓。较为典型的是汉族弥渡地区的《赶马调》,密祉乡的《老赶马调》,宾川地区的《大赶马》《小赶马》等。在狭义的《赶马调》中,又涵盖了这样三类情况:
第一,曲调名称直接突出“赶马”主题。虽然称谓上并没有严格使用《赶马调》,但多以《赶马山歌》《赶马情歌》《老赶马调》命名。
第二,歌词以赶马为主体内容,但题目或与马相关,如纳西族《马的来历》;或与马无关,如汉族的《数地名》、普米族的《氆氇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