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音乐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众多民族的马帮音乐文化在茶马古道这样一个共同的语境中,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个性。但事实上,马帮音乐绝不仅仅只有《赶马调》,马帮中的器乐、歌舞、戏剧(戏曲),以及他们沿途经历的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都成为茶马古道云南段的音乐事象。在茶马古道云南段中,沿着《赶马调》音乐主线一路走来,德钦县的弦子与奔子栏镇的锅庄舞成为茶马古道云南段藏族马帮音乐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
对于弦子,它是茶马古道云南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乐,也是藏族马帮休息、玩耍时的必备乐器。同时,由于德钦弦子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的音乐特点,使得“弦子歌舞以位居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西藏昌都地区的芒康县、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等三地,流传最为普遍,最具代表。”[1]而锅庄,虽然素来以“严肃的形象”示人,但对于能歌善舞、擅长舞动的藏族而言,锅庄舞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茶马古道上,成为云南段藏族马帮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奔子栏藏族锅庄歌舞》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茶马古道上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天上有多少颗星,卓草就有多少词;山上有多少棵树,卓草就有多少调;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草就有多少舞步。’”[2]其中,卓草指的就是奔子栏地区节奏比较快、灵活性比较强的一种锅庄类型。由此可见,在茶马古道上,马帮对于奔子栏锅庄舞的热爱及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