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跟文本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法都有交集的大数据的方法被称为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最初源自社会学,是一种对关系型数据进行分析的工具。比如,在本章一开始提到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中就提供了不同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提及、相互引用的关系的数据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这个数据库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联,还能进一步理解不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网络型的关系如果用抽象的科学语言来表述可能会非常复杂,而如果用直观的图表方式展现出来会非常直观。
包弼德就利用“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包弼德教授研究的焦点是士人这个群体。他们和“庶民”有所区别,他们自认为有指导天下的使命与学识,并积极地出仕。为了研究这一关键人物群体和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弼德教授主要通过“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从“传记”(Biographies)中找到线索。包弼德教授的研究事实上和本书的主旨有相通之处。要看文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就需要看一个很重要的中间媒介,那就是这一士人群体。而对士人群体的研究不仅仅要关注他们每一个个体,更需要深入地考察这些不同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包弼德于2017年1月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士人社会如何改变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介绍了他利用“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进行的相关研究。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婺州地区的人文及其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他的研究数据库中包含了1108个宋朝人(其中五分之四是南宋人,妇女为31人)、412个元朝人(妇女为41人)、1173个明朝人(妇女为5人)、194个清朝人(妇女为6人)。数据显示,在宋代,和婺州社会交往最为紧密的地区包括明州、温州、杭州等地,而和婺州的主要士人交往最为密切的包括吕祖谦、朱熹、陈亮、周必大和王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就明确了需要重点研究的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