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四、进入清华后的岁月

字体:16+-

我实际上是1999年1月份正式进入清华工作的,在清华的教学工作分两个部分。一类是学位教育,主要给研究生及各类MBA上课,开设了两门课,一门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涉及市场经济改革、财产制度改革、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还有一门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当于企业经济学的内容,涉及企业制度问题、企业战略问题、企业文化问题、企业定位问题、企业哲学问题等。另一类是非学位教育,即对企业界及政府界进行非学位的非系统性经济学教育,在这类教育形式中我重点是分析中国改革及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例如,1999年讲授如何启动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讲授如何防止经济过热问题,2006年讲授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等等。因此,我在清华的研究工作也就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教学需要而进行的,完成了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本专著,完成了企业经济学的有关专著,并对不同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相关的研究成果。在非学位教育中,因为学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企业经营的第一线,因而经常会有新的问题提出,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的基本作法是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课堂上同学员讨论,在讨论中加以深化和提升,成熟之后才拿去发表,因而将不成熟的东西与学员共同讨论,而将成熟的东西在杂志上发表,成了我研究工作的重要特点。教学相长是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不能总将自己放在比学生“英明”的位子上,而是要注重倾听来自于一线的声音,不断推动自身的学术提升。进入清华之后,既是我一生中教学工作做得最多的时期,也是我的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时期。我想,在有生之年,还应该能再为中国的改革做点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