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经济体制是以传统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因而传统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经济理论的变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经济理论的变革往往滞后于经济实践的变革,因而经济理论的教学更滞后于实践的变革。因为经济理论教学滞后于经济实践变革的原因,比经济理论滞后于经济实践的原因,还要多,而且还很复杂。例如,作为已经熟练掌握某种经济理论的教师,往往就会因为不熟悉适合于实践的新的经济理论的教学而不愿意改革教学内容。甚至有些人还因为各种原因而只会教原有的经济理论,根本无法用新的经济理论从事教学,因而他们会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就是因为“饭碗”的原因,而反对经济理论教学的改革。所以经济理论教学滞后于实践的情况,就比经济理论本身滞后于经济实践的情况更为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体制快速变革,但传统经济理论又顽强存在的国家,这种状况就显得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经济学教学能跟上时代的变迁,就成了大问题。如果我们不注重这个问题,就会出现误人子弟的状况,不仅使许多学生因为学不能致用而无法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也会使学生花了很大的代价,却学了一些已被实践所抛弃的根本无用的经济学理论,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当然也会使实践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却极大地短缺。
因此,如何能使经济学教学跟上经济实践的变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就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经济学教学的重大问题。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除了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离开过高校外,基本上一直在高校中学习和工作,对经济学教学滞后于实践的危害,有着深切的亲身体会,因而一直非常注重如何使经济学教学能跟上实践变迁的问题。我除了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能跟上实践的变迁之外,还非常注重教材的改革。1987年我刚刚从人大博士毕业,就同洪银兴同志一起组织全国十几家高校的青年教师,编写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出版,试图能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后来我就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系主任以后,就更加注重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把它作为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经济系系主任期间,曾经组织了两套教材的编写,试图使教学更能符合实践变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