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社会深处:布拖支教探索

访问菲呷家 2014年7月30日

字体:16+-

吉子菲呷是高年级班的一个男生,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常常背着弟弟来上学,这样的学生并不多。有的时候迟到了,菲呷就趴在窗外听课,我让他进教室,他会指指背上的弟弟说,等会还要把弟弟送回去。

访问菲呷家选择了中午,因为菲呷家离学校很近,也因为下午还有一位学生的家访。这次参加家访的人多,有健、琪、南、萧、婷和思,尔沙作为彝语翻译也一同前往。

菲呷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路程,这是我们家访中很少遇到的父母双全、又都在家务农的家庭。除了爸爸妈妈外,菲呷家有5个孩子,姐姐16岁就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菲呷15岁、菲聪13岁、菲力12岁,都在我们的支教班上课。小弟弟菲日还要妈妈背着,所以每到需要时,菲呷也不得不背着弟弟上学,以减轻需要干农活儿的父母的负担。菲呷的妹妹和弟弟属于超生,每个孩子要罚款2000~3000元。也许是因为孩子多,也许是因为罚款负担重,菲呷全家7口人,虽然没有老人要抚养,但经济状况显得困难不少。

菲呷一家合影

到菲呷家时,妈妈俄地么菲各正在与村里的几个妇女在家门口纺线织裙子。妈妈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院子。院子里养的猪和鸡正在跑。进门后右手边,有几间土坯房,门上挂有“无毒户”的标牌。再往里,有几间住房是刚盖的,当时买木材花了三四千,自己林地里的树只能用来当柴用,粗的树也都被别人偷了,盖房子没有用上。

彝族住房的建筑结构都差不多,这次我们仔细地观察,发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房间里一般只设计两个窗户,一个在对着灶锅的屋顶上;一个在对着灶锅的侧面墙上,窗外是院子。两个窗子都不大,在白天吃饭时,灶锅位置的自然光够用了,晚上,也只有灶锅位置有一盏灯,屋里的其他位置很昏暗。为什么不多开几个窗户、或把窗户开大一些呢?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很冷,屋里需要保温。第二,房屋很高,梁上有隔层,一般放些干柴,方便生火做饭时用。显然,家里的活动中,还是吃饭问题的优先级最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