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地理

第一节 地质地貌

字体:16+-

一、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由龙首山南麓向东延伸,经牛首山北麓、罗山东麓和六盘山东麓的深大断裂是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线。以此为界,将宁夏及邻区分为两部分,北、东侧为中朝准地台,南、西侧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1]。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系古生代祁连地槽的一部分。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为巨厚的海相复理石建造、碎屑岩—碳酸盐建造,局部夹火山岩建造。加里东运动中晚期,北祁连地槽褶皱回返。华力西运动中,香山、烟筒山、卫宁北山、牛首山等地区成为山前拗陷,接受了晚古生代沉积。泥盆系为河湖相碎屑岩建造和山麓磨拉石建造。石炭系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的碎屑岩含盐建造、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含煤建造。二叠系为杂色陆相碎屑岩建造。印支运动使山前拗陷褶皱隆起。晚期燕山运动中,六盘山地区急剧沉降,断陷盆地中堆积了巨厚的山麓相、河流相与湖相杂色和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朝准地台基底为太古界变质岩系,盖层为中—上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及冰水—冰碛建造。寒武系和奥陶系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二叠系陆相含煤建造和碎屑岩建造,三叠系陆相碎屑岩建造,侏罗系陆相含煤建造和碎屑岩建造,白垩系陆相碎屑岩建造,古近系—新近系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和含盐建造。上、下古生界之间为一区域性假整合面,除局部地区有晚奥陶世沉积外,广大地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地层。

从中元古代开始,地台发生分化。沿石嘴山—银川—固原—平凉一带逐渐形成一个北南向的条带状裂陷,即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其东、西两侧构造边界分别为车道—阿色浪断裂与贺兰山西麓断裂。寒武纪、奥陶纪时,拗陷带发展到高峰,贺兰山南段寒武—奥陶系厚达5700m,并具槽、台过渡型特征。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拗陷带受东西向挤压,隆升为陆。中、晚石炭世再度沉降,一些地区遭受海侵,形成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二叠纪海水退出,转为内陆断陷盆地并延续到侏罗纪。晚期燕山运动使该拗陷带褶皱隆起,形成纵贯北南的造山带,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与吉兰泰盆地、六盘山盆地的分水岭,控制着东、西两侧的早白垩世沉积。